2024年三月下旬連續書寫五天之後,我決定開通電子報。短短的五天內,我得到多於預期的反饋。這些反饋帶著愛和理解而來,讓我充滿力量。
一些提醒:你將開始在你的收件箱裡收到我的更新!
如果你找不到電子報,請檢查你的垃圾郵件資料夾。並請將此地址標為「非垃圾郵件」。如果電子報也不在你的垃圾郵件資料夾中,可以查看「促銷」標籤頁。
你隨時可以在網站上查看所有內容。
花了一點時間建置自動化的工作環境,然後失敗了
我習慣在 heptabase 書寫,寫完之後的我必須手動複製到臉書、再 IG,現在開始則加上了電子報,也許還要有 Medium(有想起來我已經有一個 Medium),也許還需要有 thread。
已經被 RPA 慣壞的我,腦中自然浮現「如果我現在來寫一隻 RPA⋯⋯」 ,同時也探索我的老朋友 Zapier,最近許多介紹的 Make。
卡了幾關後無解,自動化公主滑鐵盧,現在還是手動發文,但我遲早會被自己煩到提出解法的。
關於電子報的最初10人
其實「主動輸入十人 email」的設定,是平台引導設立電子報時的其中一個步驟,Substack 讓我輸入家人、朋友,或「可能支持你的人」的 email。在撰寫此信的當下,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傑出的流程設計。
認知到自己正在書寫給認識的人,是一件溫暖的事。
截至收單以前有18位朋友留下 email 給我,謝謝你們成為我的第一批訂戶。
關於書寫的題材:
一開始,我以為我想要分享的是工作方法。因為這些年來,我發現自己非常喜愛拆解流程和體驗,因此想要從各種案例分享切入。
很快的我便發現,市面上已經在充斥著「工具」和「效率」的資訊,而我並非想成為提供快訊或是工作技巧的大平台。
若要追趕資訊或是純粹分享執行的里程碑,我將很快枯竭。
那不會讓我靈感枯竭的內容是什麼?
是提出解法之前,漫長悠久的探索。這些探索是痛苦的,而解法一定有期限。痛苦不會窮盡,痛苦帶來的靈感源源不絕。
模索解法,就像是在迷宮遊戲裡撿到一隻手電筒,雖然有光,但是只能看見局部的路徑。這些路徑時常通往死路,必須要一直一直一直一直一直撞牆,才會找到出口。
出口連結下一個迷宮。
比起提供資訊或工作技巧,這些從一片模糊中把答案慢慢煮出來的過程,回頭看起來每一步都非常有趣。
可能會顯得有點「雞湯」,這正是一個邀請您陪伴我一起「復盤痛苦」的電子報。雖說是「復盤痛苦」,其實真實的感受是 Playful,每天都在玩連連看的感覺。
連連看的內容,包含但不限於我閱讀的書、參與的演出、工作的體悟或是我的人生經驗。也可以說這是我的日記。
無意成為誰的指導棋,文字內容只能代表當下的我。每個當下的我都會構成明天的我。
關於電子報的名稱設定
一直很喜歡 ”Master of None” 這個說法,而「無用之用」則是加上一點點積極的含義。
為什麼 Logo 是一個蘑菇?
因為最近在閱讀的書《在世界盡頭遇到松茸》已經是我今年最喜歡的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