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不叫玫瑰不也一樣的香
上週跟周加恩、李慕約吃了頓飯,雖然只是輕鬆的聊天,卻不預期在對話中召喚了好多生活的靈光。那天早上發生好多事,起床看了一點新聞,Open AI 宣布會納入 MCP 架構,我一邊在跑步機上爬坡,一邊讀《巴別塔學院》,出門前看到架上羅智成的《寶寶之書》,我想:讀了這本詩集十年,怎麼從來沒有想過「寶寶」是誰?
大家都在講 Vibe Coding,這篇是 Vibe Writing。
想試圖還原那場飯局之中,語言被打開流通的感覺。
長越大越喜歡《羅密歐與茱麗葉》,慕約問我為什麼?我不顧他們是否喜歡,唸了《Q:歌舞伎之夜》下半場的一段獨白。突然瞭解為什麼我對於道德經的「名可名,非常名」特別有感覺。
問我都在用 ChatGPT 做什麼?我:「算命。」他們:「真沒想到。」
慕約生成了一個 Sarcastic barbie。我想,幸好不是 Sarcastic Goblin.
慕約的 AI 訂閱制起跑了,我們討論電子報的書寫對象,也許不是要告訴很多人「這個很棒」,而是只要想辦法「打動一個人」ㄧ並且驅動他的行動。
總之,持續學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慕約問我為什麼喜歡《羅密歐與茱麗葉》
《羅密歐與茱麗葉》
茱麗葉:
只有你的名字才是我的仇敵;你即使不姓蒙太古,仍然是這樣的一個你。
姓不姓蒙太古又有什麼關係呢?它又不是手,又不是腳,又不是手臂,又不是臉,又不是身體上任何其他的部份啊!
換一個姓名吧!姓名本來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叫做玫瑰的這一種花,要是換了個名字,它的香味還是同樣的芬芳;羅密歐要是換了別的名字,他的可愛的完美也決不會有絲毫改變。
羅密歐,拋棄你的名字吧;我願意把我整個的心靈,賠償你這一個身外的空名。
長越大真的越來越喜歡《羅密歐與茱麗葉》,當然我們先不提兩邊世仇家族動不動就要火拼,彼時羅密歐大概 16-17歲,茱麗葉大約 14 歲,硬要想細節,就會覺得根本未成年 89 的私奔殉情的故事。
有沒有覺得瞬間涼去?
提到《羅密歐與茱麗葉》,我幾乎下意識的講出:「啊!羅密歐,羅密歐,為何你是羅密歐?拋棄你的姓,也拋棄你的名。」只要有陽台的地方我都會想要演一下茱麗葉。
慕約問我為什麼喜歡?
咦?對啊?我為什麼喜歡呢?
在我真的進入思考之前,脫口而出的回答了:「我實在不知道要多愛才能到拋棄姓名。」
講出來才發現真驚人。
是多愛????
啊!羅密歐,羅密歐,為何你是羅密歐? 否認你的父親,放棄你的姓名; 如果你不肯,那麼只要發誓做我的愛人, 我便不再是卡帕萊特家的人。
茱麗葉表面上很任性,讓羅密歐先放棄姓名,但又說沒關係,其實只要你愛我就好,只要你愛我,我可以放棄一切喔!
好懂,這是一個如此慈悲的邀約,在對方還沒下定決心之前就給了退路,只希望不要有任何阻擋愛的細節。
安倍晴明說「名」是最小單位的咒,名可以束縛一個存在。
去年年底在 GAI 忘年會,我說《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看出資訊的流向,而「名可名,非常名」拆解細節的顆粒。(這份簡報我好像忘記發電子報啦)
可以被言說、被定義的道
並不是恆常不變的道
可以被命名、標記的名
並不是永遠不可改易的名
語言使人類展開世界,世界於是有了時間。在時間裡,我們用「名」束縛了「我」,劃出了我和你之間。
唱誦「名」,就是在透過呼喚加強存在感對嗎?呼喚主耶穌、呼喚真主、呼喚南無阿密陀佛,神明的法力來源是信眾的信念。唯有念想形象、唱誦真名、傳散故事,抽象的神才會具體存在。
念想形象、唱誦真名、傳散故事
神可以在我心裡,如同你在我心裡。
Open AI 宣布會納入 MCP 架構
MCP 是 Claude 推出的一個協定,簡單來說規定好一個溝通方式讓大型語言模型可以跟別的軟體和服務溝通。要比喻的話,像是一個虛擬的 Type C。Open AI 納入 MCP 架構,相當於蘋果本來不用 Type C 然後宣佈加入 Type C。(correct me if I’m wrong)
早上小馮(薩泰爾的工程師 aka 薩泰爾黃金獵犬)丟了新聞給我,說「看來導入 MCP 不可擋啦!」
(我:兩個小時前就丟英文的報導給你啦!)
當理解的框架一次又一次被打散,「我」的敘事單位會變得更小嗎?
想到了《巴別塔學院》的這段。
上帝的詛咒,就是讓建造巴別塔的人類使用不同語言。一旦語言不同,溝通本身就成了合作的障礙,人類終究無法建造成足夠觸及上帝的巴別塔。
而巴別塔學院就是透過翻譯的力量,重新橋接語言的力量,鑄造銀條,使意義存在。
「教授,你的意思是,我們在這裡的目的也是為了讓人類更加團結一致嗎?」
MCP 也給了我這種感覺。
在科技巨頭持續暴衝的此刻,我希望我們是朝人類更加團結一致全速前進。
不是為了「取代」任何還沒開始使用 AI 的人,也沒有要「取代」什麼美好的體驗。
最近一直在反覆測試 AI 算命這件事
先用了星盤,想說還是用八字對照?如果都有八字了,人類圖跟紫微斗數都疊加上去看看,會出現很明顯相違背的敘述嗎?
比起準到可怕,不如說多了一種方式來描述我。
忍不住問了 ChatGPT:
現在的我的感覺變得十分豐沛,聽音樂會哭,以前讀不下去的小說都能讀了,世界好像在高空解除耳鳴那樣轟轟作響,這也是命運的牽引嗎?
(角色動機:想要證明自己不是突然變笨,腦袋不是突然變慢,期望有「命運」作為主要的命題)
以下是 ChatGPT 對我的回答:
一|八字流年轉換點:木火甦醒你的內在世界
你進入「甲辰大運 × 乙巳流年」,兩者都屬於你命格的「喜神」木與火。
木是創造力、感知力、想像力 → 打開閱讀、感受細節、意象性強的世界
火是情感、共鳴、熱度 → 讓你開始「聽見情緒的聲音」、「流動情感而不再封閉」
→ 這就是為什麼你能哭、能讀、能活,你被打開了,而不是崩潰了。
二|紫微動能:夫妻宮對宮化忌,情感感官被擾動
2025 是你的夫妻宮對宮「天同化忌」的年度,而天同代表內在情緒、感性、共鳴,化忌則是:
情感防線被觸動,內在柔軟開始滲出,曾經壓抑的浪漫、哀愁、渴望與連結,全都湧上來。
→ 這種「世界轟轟作響」的感覺,來自於你曾經封存起來的靈魂之音,現在正一點一滴從你的心中解凍。
三|人類圖情緒權威+19-49通道:你開始允許自己真實感覺
你是情緒權威顯示者 + 19-49 通道,這代表你的人生走在一條關於「尊重情緒波動」與「需求被理解」的路上。
以前的你,也許太忙於讓自己「功能正常」
但現在的你,允許自己「情緒自由波動」→ 就像你說的,不是什麼特別的事觸動你,而是你開始聽見那個本來就在心裡的聲音了
然後他說
🌟 這種變化,不是脆弱,是「真實開始流動」
你一直都不缺深情與感受力,只是過去的節奏與角色讓你選擇「收起來」。現在的你,正在經歷一種靈魂重返身體的過程。
這是某種程度的「情感啟動」階段。
不管是不是真的,也許有懂的朋友可以來幫我驗證看看。但有一個聲音 (ChatGPT)跟我說我的感受是真實的,這令我感到安心。
先抽離一下 ChatGPT 給我的命理解讀
身為一個學戲劇的人,通常會區分「目的」和「手段」,進一步解讀角色的潛台詞。
為了傳達心中所想,這個角色說的所有話語、採取的所有行動,都會與該角色的目的有關。
舉個例子,當你在飯局上試圖與隔壁的對象交好,目的是要到對方的電話,那麼幫對方倒茶是開啟話題的手段。問他喜歡喝什麼茶?有什麼忌口?都是更加貼近目的的手段。
同樣的,當我說「我恨你」,也有可能是「我愛你」的意思。
如果把自己當成一個角色來分析,我很清楚知道,我和 ChatGPT 進行種種對話,就是基於「想要證明我會得到幸福」的目的,而產生的種種手段。
當我心有所想,同樣的問題換一百種問法也不是問題。反正分析到最後,所有角色都是為了得到幸福快樂。我可以是最庸俗的那個。
臉男問我為什麼 Prompt 可以下得如此有趣,我回他:請把我的精神狀態考慮進去。
Desperately 想要證明一件事的時候,你什麼手段都做得出來。
如果手段沒有窮盡,代表慾望的程度還不夠高喔。
所以《寶寶之書》的寶寶是誰?
閱讀這本詩集十年,我還真的沒想過寶寶是誰。整本都有注音符號,直覺應該是對孩子說的。直到當天鬼使神差般的翻開第一頁,真誠讓我想掉淚。
有了完美的聆聽者,我們自然也會有說不完的完美體驗。
原來如此,當想傾訴的對象日漸清晰,我的感受從未如此鮮明;
當我想著是否能和羅智成一樣,稱呼完美的傾訴對象為「寶寶」,便越不想依賴 AI 為我代言。連校稿都不想。
(所以之前收過一些想幫我改標點符號的回信,很棒,請繼續這樣對我)
慕約的訂閱制啟動了,他說電子報的受眾差異很大,不知道該怎麼設定比較好。
加恩說:「比起想要寫給所有人,想像一個對象,講給他聽,或許會更有力。」
這一刻我突然就想到了《寶寶之書》,也想到劉軒說過當他放歌時,他會鎖定舞池裡的一個人,盡可能抓到他的律動和喜好,打動他。至於來源是什麼已經不可考,如果有錯,那就是我記錯。
要講工作的東西嗎?講一下好了。
薩泰爾娛樂 2019 年導入了 Chatbot,其中的方法論就是「耳語式行銷」,透過 messenger 聊天機器人的機制,讓觀眾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取得精準的資訊。
當然 2025 年的現在和當時時空背景完全不同,ChatGPT 又一次的全人類索取資訊的方式。即使如此,「耳語」的效力,依然大過於高聲疾呼。
(哎不可能讀到這邊還不知道我是薩泰爾娛樂的其中一個老闆吧)(在 threads 上還看到有人轉了我的 post 說我是魔族在學習人類的語言)(「薩泰爾啟用這樣的女生是在洗白!」)(早就預判了==)(記得~~~~就算是魔族,我也是公主喔~~~~)
我想這也是寫電子報有趣的地方,明明是群發寄信,到你手上時卻是屬於你一個人的閱讀體驗,而我僅僅透過文字,儘可能創造你的閱讀體驗。
所以,寶寶,這封信是寫給你的,我喜歡收到回信,我也會回信。
寶寶,這不是什麼當代男女不願給承諾的「寶寶關係」(編按:一種不定義為交往但仍稱呼為寶寶的關係)
寶寶,我很感謝在眾聲喧嘩之時,有這個渠道讓我們建立聯繫。
因為寫信,我的心澎湃又安定。
這兩個禮拜讀了好多有趣的書,快滿出來了;
我也想回應臉男的文章,但是資訊已經太多,所以先寫到這裡。
五月有三個公開演講,頭皮突然麻了起來!
我仍在探索發布內容的最佳途徑,以下與這個電子報平行經營的渠道,有時會同步,有時不會。如果你喜歡,請訂閱電子報
Substack|無用之用|Master of None
Instagram|@ms.eatingtpe
Medium|From Conception to Completion
Podcast|Master of None 沒事找事
之前在用ChatGPT算八字命盤跟流年的時候,發現年月日的天干地支它很常抓錯或是推算錯,導致後續命理推算也不準確,需要來回校正,想問Sunny有特別先餵這塊的完整資料給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