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要特地到 L.A. 看秀
Netflix is a Joke Fest 是由 Netflix 主辦的一個大型喜劇節日,於2022年首次在洛杉磯舉行。該節日匯集了眾多頂尖和新興的喜劇演員,節目包含單口喜劇、即興表演和劇場喜劇等形式。Netflix將部分現場表演內容錄製並上傳到平台,讓全球觀眾都能欣賞這些精彩的演出。
根據官網資訊,2024年的 Netflix is a Joke Fest 從五月二日到十二日為期 11 天的規劃裡,在35個場館舉辦超過400場活動。
薩泰爾娛樂在過去的製作過程中,我們一直習慣「逆向工程」,戲稱是「通靈」的方式來揣摩一場秀是如何完成的,去年更是嘗試舉辦了台北喜劇節。到洛杉磯參加 Netflix is a Joke Fest 這件事比較像是「對答案」,希望能藉由實地感受氛圍和細節,回頭檢討我們的製程之外,也激發更多對未來的想像。
對 Netflix is a joke fest 的整體觀察
舉辦喜劇節的好處與舉辦各行各業的國際展會沒有太大的不同,將各地的人們為了同一個理由聚集在一起,以下整理幾個面向的觀察。
技術面:
現場直播和快剪回放:部分演出採用了現場直播,並在48小時內提供快速剪輯的回放,這不僅提升了觀眾的參與度,也增加了內容的覆蓋面。這樣的技術安排讓無法親臨現場的觀眾也能及時參與節目,並保持節目熱度。
集中錄製節目分攤成本:通過集中錄製多場節目,降低了製作成本,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
文化面:
多種形式匯聚:節目形式多樣,包括現場錄製的 Podcast、即興喜劇、小劇場演出等。
聚集各領域名人:這次節日匯聚了各領域的名人,不僅有知名喜劇演員,還包括知名球星、歌手等跨界人物。多元化陣容有助於吸引不同背景的觀眾,擴大節目的影響力。除了 Tom Brady 這位美國傳奇四分衛和他的隊友、老闆都參與了 Roast 舞台之外,Post Malone、Snoop Dogg 驚喜現身其中一場拼盤秀,NBA 球星 Dwyane Wade 更親身參與製作了一場單口喜劇演出(據同事 Hawkins 所說,Wade 就是欽點了幾位他喜歡的喜劇演員,而已)。
母雞帶小雞的策展模式:除了大咖名人的專場有多位喜劇演員暖場之外,其中一些知名演員也擔起了策展的責任,為新興演員提供了展示平台。例如以 Uncle Roger 角色走紅的 Nigel Ng 主持了一場以他自己為名的拼盤秀,帶領幾位亞洲演員在帕拉丁劇院完成單口喜劇演出。
商業面:
Netflix 有意圖達成跨 IP 綜效,但不明顯,所以整個 “Festival” 還是回到 Netflix 本身品牌武力展示。 Outside Joke 可以想像成一個單一舞台的小規模音樂祭,有一些園遊會攤位和 VIP 區,整天的節目規劃有 Live Podcast、音樂演出和 Roast Battle 的決賽。在最後一天的 Outside Joke,我們終於看到 Netflix 的其他類型 IP ,如節目盲婚試愛的相關裝置被佈置在場地中。
單口喜劇確實是一個非常適合用於拓眾的類型,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這麼多喜劇演員的特輯被高規格錄製播出,Netflix 功不可沒,Netflix 並不是第一間使用單口喜劇作為擴充內容手段的公司,早在 1970 年起 HBO 就這麼做了 (https://edition.cnn.com/2018/08/13/entertainment/netflix-standup-comedy-central-hbo-chappelle-rock/index.html)。為期 12 天的活動,更顯得單口喜劇的 「CP值」很高,畢竟同樣是將明星聚集在一起,製作單口喜劇拼盤秀的成本和複雜程度一定比音樂節、演唱會等還要來得低,這使得單口喜劇成為 Netflix 拓展市場和增加用戶黏性的重要手段。
The Roast of Tom Brady 為什麼要直播?近年來所有 OTT 平台的成長都面臨飽和,爭取運動直播、獎項直播遂成為平台的重要成長策略, Netflix 最早嘗試直播是在 2023 年 3 月 4 日 Chris Rock 的喜劇特別節目 "Selective Outrage"。近期,Netflix 也宣佈了將會直播 NFL 賽事。選擇直播 The Roast of Tom Brady 不僅是為了吸引更多觀眾,還是為了展示其在直播內容方面的能力和潛力。這種策略旨在拓展其用戶基礎,增加平台的多樣性和競爭力。
其他環境面的觀察
可以喝酒的場館:知道能喝酒有差,但不知道原來能差這麼多,舉例來說,4000人的場地塞了起碼十個可以買酒的吧台,觀眾在進場前可以買酒,進場後場內也可以購買並飲用酒精飲料。這個安排真正影響的並不是酒精本身會讓笑點降低,而是對觀眾的期待管理。可以飲食這件事本身就是歡迎觀眾輕鬆參與的訊號。
場館設計和舒適程度:場館有新有舊,普遍座椅舒適,視野開闊。這些場館不僅能夠容納大量觀眾,還能提供一流的觀賞體驗。相比之下,台灣的一些場館在設施和設計上還有提升的空間(我就不提北藝中心的椅子)(我還是提了)。
我的結論和 Hawkins 大抵相同:劇場環境本身的舒適度大幅度的影響觀眾的體驗。
Hawkins 的 thread:https://www.threads.net/@hks__999/post/C63i01rSEdP
下一篇再寫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的影響,在飛機上看了一部紀錄片(台灣沒得看),促使我更深入的思考喜劇這個類型的存在為何受到歡迎,寫我自己的反省,也寫我最喜歡的演出。
但我最近有點爆炸,會拖稿一陣子。
備註:五天我看了這些,現在還不敢看信用卡帳單(眼神死)
5/8 Matt Rife 專場 (沒看完) / David Letterman(有買票未進場)
5/9 Ali Wong 專場 / Sheng Weng 專場
5/10 Kevin Hart 專場
5/11 Trevor Noah 專場 / Nikki Glaser 拼盤秀
5/12 Outside Jokes 戶外演出 / Gabe Gibbs 音樂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