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連看到兩個類似的網路碎片,一是有人覺得盲目鼓吹一般人用 AI 寫程式不好 (**找到原文了,事實上整篇脈絡我是認同的),二是有人在 threads 分享了用 Canva 製作銷售素材,接著有人說「做出這種醜東西還沾沾自喜」「設計界要亡」「為什麼用 Canva 的人有種自信啊」。
咦?為什麼這些人,要因爲別人學會了某種方法而感到生氣呢?正在請 cursor 寫 code 也會用 canva 做東西的 me,突然感到身中兩箭,還是來寫一下速記。
如何交出一團火
最近我越來越常想起大學時修影像設計其中一堂課(想不到吧,我竟然會做動畫),老師說「這禮拜的作業是火」。下週就是要交出一團火,形式不拘。原本還以為老師上課會教 AE,
有人用 AE裡的表達式算 particles,一層一層疊加一團一團的火光。
有人拍攝火的照片做成停格動畫還是縮時攝影。我記得我就是手繪了一秒24格的火。
老師領進門之後,工具和軟體,大部分都還是看 YouTube 和書自學的。
對於各種工具的嘗試也不是只有在影像創作,因為想要嘗試不同的印刷方法,研究鉛字印刷、找到燙金社、研究轉印的方式。想要在舞台上種草,因為假的植物太貴,甚至去跟工程行買了種子放在絲襪裡種(想起來真的有夠蠢)想要金屬結構就焊,想要大張的麻布就買麻布袋裁開縫(因為印刷太貴)。
至於搞砸了一堆事,發現自己沒有才華就是後話了。
就是因為認知到自己的極限,想要追求更好的品質時,才知道怎麼找到高手救我。
你為什麼想得到這些
你的背景是什麼?是學資訊的嗎?是學工商管理嗎?是學會計嗎?
在外面走跳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你為什麼會想得到這些」,總不能說「因為我是公主」,所以我現在有時回答「喔喔可能因為我是天才吧」。
不是啊!才沒有什麼天才呢,只是比較痛苦的人而已,每天都夢到自己在搞砸。
其實也不想強調我是文組人的標籤,但如果可以在一些故事當中得到「連她都可以那我應該也可以」的鼓舞或是不甘心,那我覺得被用簡單的標籤來敘事尚無不妥。
拓展認知
回到 AI 寫程式跟 Canva 做設計。不管是 Canva 或是 Cursor,都是推進想做的事情的第一步。
認知落差就是推進世界的永動機,有嚮往才會有追求。
文人相輕自古皆然,不同場景需要的資源本來就不同。
覺得別人用 Canva 和範本做出來的東西醜,那就創造更多好的內容和做法讓市場、消費者、使用者發現不也挺好?
有點反串成分的公主遊戲
最近不管是網路上的大家,還是生活中遇到的朋友和同事開始加入我的公主遊戲 (抱歉)。
一邊覺得「喂搞啥不要當真ㄚ好尬」,一邊又覺得「對哈哈,我就是」。
偶爾同事會提醒「ㄟ公主不會做這麼多事」、「…妳是將軍ㄅ」。
我:閉嘴,我是公主。
公主會辨識場景並且配置資源。
公主知道什麼是好東西。
公主想要促成好的東西持續發生,就得持續認知到什麼是更好的東西。
反正鄙視鏈沒有盡頭,那一開始就不要跳進去鄙視鏈裡面,每個人都應該是被好好善待的公主。 (disclaimer 鄙視鏈是支語但我找不到更好的用詞)
當然,誇還是不能亂誇,捧也不能亂捧,如果捧到看不到真實世界,那就糟了。
每次有人問我自動化流程怎麼推動、轉型怎麼推動?我很想說:第一步就是把那個一直在 deny 的人綁起來。但我不能這樣做。
環境很重要,如果一個環境裡的人都習慣跟你說「不能這樣做」「阿我們就是這樣啊」「小公司就是這樣」「大公司就是這樣」「這個行業就是這樣」。
每個人都說不,那誰不會喪氣?
公主遊戲說穿了也是在打造心靈的堡壘,起碼在我想要建造的環境裡,我得到的反饋是 "Yes, and"。
這個源自即興戲劇的概念,不僅僅是一種回應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當我說「我想嘗試這個新工具」時,我希望聽到的不是「不,這太難了」,而是「好啊,讓我們一起看看能做出什麼來」。即使有人試圖否定我,我的內心公主也會說,「公主覺得可以這麼做,那本公主自己來試試看。」
"Yes, and" 讓故事繼續講下去,也讓我們的能力不斷擴展。它鼓勵我們接受新的可能性,在已有的基礎上添加自己的創意。在職場中,這可能意味著接受同事的想法,並提出如何將其發展得更好。在學習新技能時,它意味著不僅接受自己的不足,還要思考如何利用這些新工具來創造獨特的作品。
每個人都值得被善待如公主,也應該善待自己如公主。這不是傲慢,而是一種自信和開放的態度。我們應該相信自己有能力學習、成長、創造。當我們遇到新事物時,不要急於否定或嘲笑,而是試著說「是的,這很有趣,讓我們看看能不能更進一步」。
反正我是公主。
學習公主心態😄
这个很可爱。最近一年就把自己定位无限游戏玩家,游戏里的主角。其它人不是队友,就是npc。个人的主体性就提升,也能更好地「课题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