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方大德分享和轉貼我的內容,截至目前簡報已經破 17,000 人閱覽,這完全在我意料之外,原本只是想放在共筆上讓坐在後排的觀眾可以稍微輕鬆一點。
要是早知道會有這麼多人看過,我就會把 6/21、6/22 賀博台瘋的企業包票資訊寫進去(包票當然還是歡迎來信)
當社群上說薩泰爾娛樂是一間專養噁男的王八蛋公司
你可以覺得我們是王八蛋,我不打算爭論。
王八蛋沒有被理解的價值,我也完全尊重。
以下不全然代表薩泰爾,僅從我的觀點,提供更多脈絡,試圖解釋在王八蛋之外,這間公司到底還想做什麼。
追求高品質內容
迭代和修正的動能
構建生態系的願景
我們創業的過程就是是摸石子過河,這個產業國外的人怎麼幹,我們逆向工程。國內的做法、同行的做法、其他行業的做法、上游下游的做法「有沒有辦法更好」?
有沒有辦法,讓所有人相信我們的創作者可以用作品賺錢?
行業要好,需要有人才加入,其中一點就是讓從業者「有利可圖」。
有利可圖,是要有錢、有成長空間、有做夢的底氣。
如果你覺得啊還是很討厭薩泰爾,那以市場的邏輯,要消滅薩泰爾的方式是「提供給市場更好的選擇」。如何提供給市場「比薩泰爾更好的選擇」?
找到錢、找到你愛的藝術家、找到可持續性的模式,想辦法支援他
找到你喜愛的演出,買票之外也推薦你身邊的人買票,最好是揪團買爆
針對 2.,我可以提供幾個我認為「更好的選擇」:臺南人劇團《仲夏夜汁夢》現正熱賣中一路到六月中、下午去看了《嘉義新舞風》舞作超好看,下週在嘉義還有場次;喜劇圈的新星,請支持《三流笑話》。
與此同時,薩泰爾也會持續的迭代修正,也許過幾年來看,我們都成為了更好的版本。
Sunny是薩泰爾最聰明的人嗎
曾博恩總說我是他的剋星,説他不擅長稱讚別人,最多就是說「不錯」。而我會稱讚自己、叫他多稱讚同事,或是直接跟他要讚(give me compliments)。
看到 Fox 説他覺得我是薩最聰明的人真的讓我很爽,謝謝,很想說「沒錯,我就讚」,感謝流量之神的眷顧。
但事實上,如果 Sunny 是薩泰爾娛樂最聰明的人,這間公司就完蛋了。之所以現在還沒完蛋,就是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隊」。
如果有一個六角戰力圖,我的聰明可能只有在「流程」,懂流程是因為我很會打雜。
之所以可以如此自由,正是因為我不必煩惱很多日常的事件,而我的同事也願意信任我,讓我動手去攪和他們的做法。
你可能聽過我們的三角分工邏輯:Producer、Agent、Talent。
乍看之下,我並不在三角分工裡,那我的責任是什麼?
站在董事會的立場,我只打高概念,這個高概念叫做「打造環境」
打造公司裡的環境:
規模化三角分工的架構,讓更多人可以發揮所長,看公司缺什麼就叫 COO 補上,還有鞭打 CXO (請勿當真)。
在公司裡面,我不需要直接帶人帶團隊,可以自由的穿梭在所有製程當中,做的事情一句話來說:一直問同事「為什麼?」
為什麼要這樣做
為什麼不這樣做
為什麼這樣做會更好
為什麼這樣做不會更好
同事必須要耐著性子跟我解釋一些很蠢的問題,有時侯還要說明很多次。因為我不懂的事情,有太多了。
打造公司之外的環境
也就是 Hawkins 每次專訪、每次演講都會說的「生態系」。文化產業的好,必須是一起好。
當我們是被委託的一方,我們必須對業主負責,並且持續跟業主交互出共贏的模式。
當我們是製作的甲方,我們必須有責任照顧到所有跟我們合作的單位,尤其當這些單位很多是藝文產業中的「個人」,我們必須好好的對待這些「個人」
Hawkins 說我比較像是打大老二時 8、9、10,要跟別人打組合技,這是真的。如果協作的架構沒有運行,我就沒有發揮的空間。
(但有時候我覺得我比較像鬼牌)
我年會講的「合約產生器」,講開來真的是一點魔法也沒有。一定有聽眾覺得「阿不就如何如何就能做到?」
這個行業偏偏不多見。
所以合約就是我目前切入生態系的「工具」,只要能把合作模式講清楚,讓每個人都看懂合約,就有辦法照顧到更多的創作者和從業人員。
合約教育這點也是各種公會、基金會會一直舉辦工作坊很重要的題目。
當然,以我想要做到的目標來說,目前管理合約的做法還很粗糙,我們需要階段性的提升我們的執行品質,也會進一步投入開發。
如果我們的合作夥伴對我們的生態系願景感到有落差,歡迎回饋給我,告訴我怎麼更好。
我想身體例行的賦能後勤單位
薩泰爾娛樂的其中一個策略目標,叫做成為最強後勤。我們這個行業或稱新媒體,或稱 Show Business,很容易因為輿論或是短期專案的成敗影響士氣。
每每在風口浪尖上,我總會感到喘不過氣。
這幾年我慢慢摸索出來,比起聲嘶力竭地說服他人「我們真的不是 Ass——-hole 」,或是很阿Q的宣告「這次並不是失敗」。
要能真誠的認清自己,需要歷程的踏實感。(當然答案也極有可能指向我就是個混蛋)
我在重量訓練的過程中想通:肌肉線條這種東西,就是有練就有差,訓練不會背叛身體,那麼會招致失敗的其實只有僥倖不訓練的自己。
進一步思考踏實感是什麼?
踏實感是知道自己的每一步如何走來,當發生錯誤時,我們才能清晰的看出來錯誤是如何發生。
再來才是檢討。
鍛鍊心靈的肌肉,如果每一步都問心無愧,那就可以直面爭議,才能上升討論到「事」,而非聚焦在「人」的評價。
幕後的底氣,是明星的底氣。我希望我的同事十年後來回顧,可以為自己在做的事感到驕傲。
改到最後一刻的簡報到底改了什麼
擔任倒數第二個講者的好處,就是我可以有多一點點時間,吸收別人的論點,然後做出 call back,讓聽眾的吸收體驗更完整。
原本簡報結束在這句:
「思索標準化、可規模化的議題,解決徒勞和浪費,我們才有餘裕關注其他不可規模化的事務。」
疊加上去最後那幾頁,就是聽完早上的講題後,覺得我需要解釋我心中「不可規模化的事務」究竟是什麼。
有個迷因是原本以為 AI 可以處理掉所有的事,讓人類去跳舞和唱歌,結果現在在跳舞在唱歌的是 AI。
年初時我寫了一篇《為什麼我們需要有文化政策的候選人》,這就是我心中的最高目標:文化。
// 當然,「人設」是立體的、是多面的,有令人愉悅、令人感動、令人不忍、令人悲憤的各種面向。
言論自由是基本工具,讓我們能將這些面向講述出來,成為歷史。
歷史就是一個文明的知識管理,規章和法律是知識管理提煉而成的行動綱領,而道德即是願景本身。
一個龐大群體的成長歷史必定是震盪而非平穩,要能震盪向上,靠的是集體對文化的想像。
集體對文化的想像若單一,集體便會變得僵硬。
民主自由,則賦能我們每個人都加入對這個想像的共創歷程,在有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有機的又動態的發展。
文化是民族的自信,底蘊是建設的基石
底蘊讓「人設」與實際行動貼合,表裡如一,行動真誠
底蘊不是中華五千年才是底蘊
族群多元是底蘊
言論自由是底蘊
山林和海洋是底蘊
這些都是我們的寶物 //
科技的變革一直在發生,工具會迭代,做法也會變化,但最終還是回到我們如何相處。
構建認同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宗教、性別、各種議題、意識形態、生活模式。
文化是這個共同體的「人格」,是我們相處的共識。
(結果台灣最鮮明的人格是諧音哏)(咦)
婆娑之洋
美麗之島
公民之國
在花之中
很久以前我在唐鳳的推特上看到這16個字,前兩句來自連橫的《台灣通史序》。我總是會被這段小詩觸動,這個吵吵鬧鬧的地方,是我們構建認同的所在。
「我心有所愛/不忍讓世界傾敗」— 羅智成
只要我們心中一同構想更好的未來,那更好的未來就會來。
致謝
感謝會前會後來跟我相認的朋友
感謝去年的社群年會讓我認識到布丁
感謝線上回饋給我的網友
感謝策展人慕約和布丁號稱為我「量身打造」的徵稿啟事,讓我在最後一刻提交了投稿,然後彩排還稀巴爛==
感謝經理人雜誌五月號的採訪
感謝 INSIDE 採訪
知道在場很多技術大神,前幾場的 slido 即時反饋都很銳利,上台之前我真的是焦慮至極,一直跟布丁說「別的案例都這麼完整,我的階段還好前期!你說說,我是不是被拿來獻祭的!!!」
布丁說:「樸實無華最棒了!」
( 什麼意思??????????我只差沒尖叫 )
只能說,還好段落結束 slido 就會即時封存該場次的問題,技術上我不會看到留言。
關於策展,大學時我讀過一本書,叫做 The Curator’s Handbook,現在已經有中文翻譯。藉由這次策展,我深深體會到的價值在於「透過品味打造共感的社群,一起構想更好的未來」
舉辦一場讓眾人相聚的活動有諸多不易,如果你對內容有興趣,歡迎購買年會回放票。
或是直接來約我。
或買票!!!謝謝!!!!!企業包票歡迎寫信到 sunny@strnetwork.cc
我仍在探索發布內容的最佳途徑,以下與這個電子報平行經營的渠道,有時會同步,有時不會。如果你喜歡,請訂閱電子報
Substack|無用之用|Master of None
Instagram|@ms.eatingtpe
Medium|From Conception to Completion
Podcast|Master of None 沒事找事
發現錯字要發瘋 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