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合約產生器」完成到現在,差不多一年。
( → Medium: #函式辣妹 「不會寫 code 的我寫了一個合約產生器」)
一年之間,我原以為可以乘著各種小聰明,一點一點將耗費大量人工的報帳流程轉換完成。
「再怎麼做就是 A to B to C 嘛」
我心裏想,這能有多難。
一開始,以為過年後就可以搞定 甚至年會也以完整的系統邏輯為目標 殊不知最後年會上只能分享失敗故事。
( → 回顧失敗故事:與 AI 共同打造一個有機的管理「系統」)
此後過程中一直沒有看到盡頭,直到剛剛
「一鍵將整個月的帳務轉換成傳票」大約五秒。
一陣雞皮疙瘩。
雖然還有一些小錯誤要修改,但都不是大事。因為要拆解的顆粒,之前都拆得差不多了。
這些確實都是當前畫面上的「小功能」,回頭看才發現,為了走到這一步,每一次「偏離主要路線先去打其他怪」都很重要。
這些怪物,基礎如「員工編號」重新編寫兩次,基礎如「共用硬碟如何規劃」找到現下最佳解,基礎如「定義專案範疇」,基礎如資料命名,如零食採購。
困難如,如何設計一個框架,面對公司組織如何變動,都能保有快速變化的底氣。
(實在為我們的六人資訊小隊感到驕傲……這真的好難,要全員強迫症 + 願意改變 + 有被挑戰的勇氣,才能把這些囤積的資料梳理開來)
希望怪獸八號不要爛尾,我們好像怪獸清潔隊,雖然不在前線戰鬥,仍透過解體的過程摸清一隻怪獸的經絡。
當然,怪獸會一直一直出現。更多的仍潛伏在地底。
能問「為什麼」我感到相當幸福
把一件人做的事轉化成機器做的事,大概要問100個為什麼,過程中只有越來越敬佩負責執行這些任務的同事。
原來所有卡住的結點,都是我尚未徹底理解的知識。 在理性的範疇裡,不應存在語焉不詳的物件。 模糊不是性質,是既有的框架出了差錯。
這些學習軌跡,真的沒辦法逃避。
例如:
我從未真正理解「會計傳票有哪些」
我從未真正理解「哪些項目不得抵扣銷項稅額」
沒學好的細節都會變成鬼。
為了要自動化,這些鬼要 100% 現形。
雖然很痛苦,但我此時此刻,十分感謝我有機會一直問「為什麼」。
我總開玩笑說這就是打雜,但這一年來更深刻體會,如果沒有這些雜務的體感,就無法將行動軌跡拆得透徹。
此後幾年,我為這樣的工作即將消失感到雀躍不已,同時也為將來的學習場景感到相當好奇。
工具持續迭代,除了和人有關的事,我們也許很快就不用繼續問為什麼。
當然,人與人之間,我也想問很多為什麼。
(原來玄學開始走向大勢是因為理性的解釋即將變得無趣?)
沒意外的話,年末會整理更加完整的分享
主辦單位還沒說講者有誰,就先不爆雷了。
我時常在想:「管理」的價值是什麼?
管理是增益技能,無法獨立存在。
九月工程師正式加入,我們成立了「服務科學實驗室」,並且加入了人資、PM 、營運職能的同仁,籌組專案資訊小隊,目的為:建立一套涵蓋所有數位工具的資訊使用和共享指南,確保資訊的安全性、可追溯性和有效利用。
我們不斷辯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作法,拆解所有流程和使用者行為。
絕對的「髒活」。
如果集團裡所有主廚都和丹尼旗下餐廳的主廚一樣,向不同的供應商訂購洗碗劑,公司就失去集體議價的寶貴機會。不過像洗碗劑這樣的用品,根本對顧客體驗毫無影響。
——威爾•吉達拉《超乎常理的款待》
數位轉型,不單單只是工具的變遷,而是在這些髒活當中,持續辯證哪些是創意,哪些是洗碗劑。
特別喜歡《超乎常理的款待》作者描述他每天數衛生紙捲的任務。
上週以「投資人」的身份(哎講起來都嘴軟),去了一趟 Meet Taipei,看到很多優秀新創團隊的同時,也不斷反思:無論是合約管理、帳務管理、還是檔案命名等,這些都是髒活。
我們在做的這些事叫做髒活得管理方法,如果要商品化,換作「投資人」的眼光,或許這個產品不一定有吸引力。
曾有人說「這不就是請助理、請人資、請法務會計的目的嗎?」「不然他們要幹嘛?」
我知道我們在做的事有價值,只是價值究竟如何衡量,也許我還得思考一下。
總之,超乎常理的款待真是太好看了。
時常拿起來翻一翻,畫的線越來越多。
接下來一週會飛來飛去,工作 email 已開啟休假通知,但是這個 email 沒有,所以歡迎回信告訴我你的想法!(或催我稿)
大部分訂戶都是由電子報開信,其實我也蠻喜歡使用 Substack app,推薦給您。
如此就可以直接在文章下方留言!
題外話,夢到林家正……好快樂……,原來當夢女是一件這麼幸福的事嗎?
週一早上以電腦無法進電開啟本年度最後一次水逆。以虛驚一場抵消空歡喜一場🥹
這篇好好看,《超乎常理的款待》也很好看!
最近對做無法規模化的事的理解多了一層,做很多無法規模化的事或是「髒活」,不僅是為了創造更好的體驗之外,也在幫助我們找到可以規模化的關鍵,或許有些呼應這篇~
謝謝推薦書,已經存入書單,發現圖書館也有免費的電子資源,白嫖族好快樂!!
-
對函式那段非常有感,因為自己會一點前端加上現在又 chatGPT 的輔助,就開始覺得自己好像真的可以達成初級工程師的地步。
前兩個月為了自己喜歡的饒舌廠牌,想說自己做一個簡易串後端的頁面,可以計算看表演的場次、記錄一下聽最多的歌曲之類等等,那時候還用原本守備範圍就能勝任的 excel 模擬,想說 excel 簡單的要命就能做得出來,不就 javascript 嗎?有這麼多 LLM 還能咋滴?
結論就是,沒有底子硬幹出來的 javascript 串後端不只速度慢還很不穩定常常串錯,反倒是後來開了另外一個方式用 google sheet 雖然多幾個點擊麻煩兩步,穩定好像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在做的時候很痛苦,OS 滿滿的都是「咋又 error 啦!」但結束之後又在想說明年要怎麼改進,可以有啥更好的方式,已經在行事曆上規劃自己要多學的東西才能讓明年的東西更好之類的,總之看到你的電子報又是滿滿的力氣(因為上個月都在搞那個前後端都沒有時間看電子報,終於慢慢消化完這兩個月的電子報了,快樂)
-
今年謝謝你的電子報 ❤️❤️❤️